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 | 观点: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量:683

【编者按】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如何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如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如何进一步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本报约请三位专家研讨交流。

■ 主持人:陈 瑜  本报记者

■ 嘉   宾:

唐永胜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彭   勃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平台教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平台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

董幼鸿  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主持人: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如何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对于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唐永胜: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发展,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和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可以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崭新的国家安全理念。纵观世界历史,在过去很长时期里,世界主要国家的安全需求相对聚焦于生存及战争问题,缺乏系统的安全战略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军事战略占有主导地位,战略家和政治家往往习惯于把军事胜利视为国家安全。二战结束,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日益扩展,安全威胁趋向复杂多元,国家安全战略从军事战略中分离出来,并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安全决策体制也得到不断完善,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理念也不断得以深化。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变化也经历了相似的历程。

彭勃:总体国家观所揭示的,不仅仅是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国家重点领域调整,而是对国家治理范式的创新与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国家治理模式,与单纯以发展作为目标的国家治理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国家治理思想,要求将发展型国家与安全型国家的治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国家治理模式。具体而言,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深刻揭示了国家安全的首要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特征,强调了总体国家安全高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安全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国家安全的首要性特征,体现在国家安全是国家存续和发展的基石。在这一点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超越了其他任何事务,成为国家治理行为的首要考量。国家安全的全局性特征,强调国家安全不仅关乎传统领域的军事防御,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生态等多个非传统领域。这要求我们在维护国家安全时,不仅要防范传统安全威胁,还要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确保国家安全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国家安全的根本性特征,体现在国家安全是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确保了国家安全,国家发展才能有序进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才能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因此,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家安全被视为国家公共事务的关键问题和核心领域。

董幼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创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强调系统性,面对国际国内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遇到全方位的严峻挑战,各领域安全边界日益模糊,其中的关联度日益增强,时常会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安全问题。因而,总体国家安全观最大的特点是更加强调整体性;二是更突出开放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体系和内涵范畴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安全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如安全领域从最初的11种,经过十年的发展,当前已扩大到20余种;原有传统的维护国家安全治理模式逐步延伸到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并重的模式,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不断完善、日益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是更加体现国际性。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但强调国内安全,而且将视野拓展到国际领域和全球范围,突出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际安全的治理目标。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如何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彭勃: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极为审慎地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确保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机遇,又要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社会长期稳定和人民的安定生活。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之间存在辩证关系。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问题,更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这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高水平的国家安全保障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全的发展条件,任何发展都难以为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提高安全水平看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个大局呼唤治理的艺术,其关键又在于坚强的领导、科学全面的决策和协调统一的治理。坚持党的领导是引领发展与安全之间良性互动的政治保证,科学全面的决策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关系的策略选择,协调统一的治理则是实现发展与安全统筹的有效路径,三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我们在决策和治理过程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现代治理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和有机统一。

唐永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战略要求。世界变局深度展开,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和破解的矛盾问题比起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加强国家安全统筹,筑牢国家安全根基,应对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安全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必然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完善系统完备、科学高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才能满足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才能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也才能赢得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

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形成各领域、各部门、各方向的体系性合力,推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此外,还应进一步注重提升制度执行力。

董幼鸿: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集大成的理论成果和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回应国家安全历史任务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建国初期强调的政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到改革开放以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全面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底座;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任务,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和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一是提高以保障国内大循环为目的的国内安全治理水平和能力,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产品;二是为保障“双循环”顺利实现,加强良好国际环境的建构,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制度性开放,维护和塑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秩序。从路径层面来看,要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增强安全类指标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的数量和权重,更好体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深度融合。

主持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作为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方面,把“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确定为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彭勃: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依照“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立平安中国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制度框架。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审视国家安全问题,这不仅涵盖传统的国家安全领域,还包括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为此,需要构建一个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制度框架。既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平安中国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打通治理环节,弥补治理缝隙,建构协同高效的安全治理机制。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

第三,多措并举,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的治理效能。科技赋能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智慧安全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和高水平的多元参与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协力的平安建设格局。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是构建社会共治共享的平安中国的基础。

董幼鸿:根据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要求,一方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和优化,突出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聚焦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优化,加快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制订国家安全战略规划及优化国家安全政策等,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提供制度环境和法治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从宏观层面来看,着力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能力建设,增强各级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本领;中观层面来看,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微观层面来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平台,积极防范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风险,促进基层社会的稳定,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底座。

唐永胜:公共安全构成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未来一个时期公共安全问题仍将比较突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任务依然艰巨。为此,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框架,加强信息化管理、精准监测预警、动态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也是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努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要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改进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及其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主持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设立,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设立……十年来,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如何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唐永胜:国家安全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维护今天的国家安全,必须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凝聚起强大的合力。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强调人民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要有能力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能力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只有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焕发出生机活力,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董幼鸿: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一是从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着手,积极发挥国家安全文化塑造人的安全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功能,培育全社会重视国家安全的文化氛围。将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嵌入到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主体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中,使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各类主体的日常行为中,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穿透力。二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主体、职责和方法等内容,激发各类主体主动接受国家安全教育的内驱力。三是广泛应用最新技术手段,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全面提高国民的国家安全教育质量和水平。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智能技术和自媒体手段,优化国家安全教育场景的设置,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黏性和适用性,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可及性和高效性。

彭勃: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是全面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平安中国的基础性工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第一,充分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指导价值。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思想和重要原则转化为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第二,通过讲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故事,如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将抽象的安全概念与人民群众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培育更加广泛的社会参与。通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国家安全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实际行动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四,强化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包括模拟安全应急演练、安全风险评估训练等,使公众不仅在理论上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能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提高抵御安全威胁的应对能力。


观 点 / 唐永胜

世界变局深度展开,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和破解的矛盾问题比起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加强国家安全统筹,筑牢国家安全根基,应对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安全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必然要求。

观 点 / 彭 勃

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的治理效能,科技赋能是重要途径,通过建设智慧安全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和高水平的多元参与是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协力的平安建设格局。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是构建社会共治共享的平安中国的基础。

观 点 / 董幼鸿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一是提高以保障国内大循环为目的的国内安全治理水平和能力,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产品;二是为保障“双循环”顺利实现,加强良好国际环境的建构,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制度性开放,维护和塑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秩序。要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增强安全类指标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的数量和权重。


来源:文汇报

Back to Top